司法压力加剧上尚策,佩通坦的政治命运何去何从?洪森预言泰国总理更换,他为何如此自信?
泰国总理佩通坦的政治命运,终于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。14号,泰国反贪委员会正式成立专案组,启动了对佩通坦的全面调查,指控其严重违反宪法和道德标准。在泰国,公职人员如果被卷入道德丑闻,后果通常不堪设想,一旦罪名成立,意味着政治生命的彻底终结。这对佩通坦来说,毫无疑问是一记重拳。
然而,情况远不止如此,佩通坦的困境更像是屋漏偏逢连夜雨。调查刚刚开始,佩通坦的政治基础就已经摇摇欲坠。7月初,泰国法院暂停了她的总理职务,而这一裁决的余波仍未平息。与此同时,执政联盟中的关键盟友——自豪泰党,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选择迅速脱离,令佩通坦的内阁瞬间瘫痪,剩下的几乎都是空壳成员。如今,她的“文化部长”头衔勉强支撑起残存的面子,显得异常可怜。更为严重的是,民众的反应相当强烈,超过80%的民众要求佩通坦“立即下台”,或者“国会解散,重新选举”。面对如此压力上尚策,佩通坦的下台几乎已成定局。
展开剩余68%那么,谁有能力接替这颗炙手可热的烫手山芋呢?根据民调数据显示,前军人总理巴育以33%的高支持率成为民众心中的首选继任者。为何偏偏是他?泰国老百姓心中,显然不仅仅关心泰柬边境的稳定。在巴育执政的九年里,泰柬边境始终维持着平静,他的“强人维稳”作风,无疑为泰国民众提供了信心。在边境摩擦不断的当下,这份稳定显得尤为珍贵。但巴育真正赢得民心的,是他推动的四项关键政策:首先,他大手笔投入3800亿泰铢用于农业补贴,保证稻米的保底价翻倍,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实质性改善;其次,他在任内以铁腕反腐著称,曾当众处决涉贪的海关高官,展现了强硬的执政风格,深得百姓喜爱;第三,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,尽管实施效果各异,但“让孩子上好学”的承诺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;最重要的是,巴育在应对特朗普时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手腕。当特朗普在2018年对泰国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上尚策,巴育巧妙应对,使泰国出口实现逆势增长。如今面对重新升温的贸易摩擦,巴育的经验再次显得至关重要,泰国民众自然对他寄予厚望。
然而,更为耐人寻味的是,这一民调结果与邻国柬埔寨高官洪森早前的预言巧妙契合。洪森曾言:“泰国将在三个月内更换总理。”这番话当时被许多人视为风凉话,但现在看来,似乎有着不容忽视的准确性。洪森为何对泰国政权更迭如此“热心”?根本原因在于,在巴育执政期间,泰柬边境局势稳定,柬埔寨也可以轻松应对国内事务;但佩通坦上台后,泰国局势的变化迫使柬方不得不分出更多精力处理与泰国的关系。因此,洪森的言论不仅仅是“预言”,更像是一种“背后点火”的行为,实则是为泰国国内反他信家族势力提供支持。这也意味着,在如今的复杂局势中,洪森的介入可能不仅是政治预测,更是在暗中推动泰国政局的变化。
站在目前的局势来看,泰国的混乱远非佩通坦个人危机那样简单。从根本上讲,这其实是他信家族与泰国保守力量之间血腥拉锯战的延续,背后更深层次的博弈则是泰柬边境复杂局势的缩影。洪森轻描淡写的一番话,竟然搅动了泰国政坛的风云,足见他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手段之高明。如果巴育能够卷土重来,边境局势或许会得到暂时缓解。但问题在于,洪森和泰国保守派联合“干掉”的,不只是佩通坦一个人。这背后是否还藏着泰国政治体制的问题?是否说明泰国的政治环境排斥任何可能打破现有平衡的强权人物?从当前的局势来看,泰国政坛的未来走向,或许早在幕后某些人的精心布局之中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人人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